發布者: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2020-11-02
貴州的多元民族文化里,有這樣一個民族,不愛黃金不羨珠寶,以純粹的銀為主要元素,打造一身繁華。
貴州少數民族有關銀飾的記載首次出現在明代郭子章的《黔記》中,之后的史料記載也越來越多,如“富者以金銀耳珥,多者至五六如連環”,婦女“胸前刺繡一方,銀錢飾之”,“未娶者以銀環飾耳,號曰馬郎,婚姻脫之”等。
2006年5月20日,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技藝制作華麗考究,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
niú yǐn bǎi chuān
rú yú dé shuǐ
yǎ yì tǔ bù
土布,代表了苗家人的記憶,重拾手掌的溫度,將傳統工藝重新喚醒。
苗族非遺銀飾,是苗族民間獨有的技藝。所有飾件都通過手工制作而成,銀飾的式樣和構造經過了匠師的精心設計,由繪圖到雕刻和制作有數十道工序,包含鑄煉、捶打、焊接、編結、洗滌等環節,工藝水平極高。
銀飾潔白可愛、純凈無瑕、質地堅硬;苗繡無圖作業,藝從心生,繡法多樣。二者皆是苗族人民智慧機巧、善良友好的精神體現。
攝影 / 萬安 行文 / Sandra